我們真的進入奈米時代了嗎
2009中國國際奈米科學技術會議側記

引自科學網
奈米化妝品、奈米電冰箱、奈米洗衣機、奈米布、奈米水……面對五花八門的“奈米產品”,普通公眾如同霧裏看花……
 
我們真的進入奈米時代了嗎?專家指出,距“時代”的要求還有10到20年時間。
 
科技辭典:奈米是長度單位,原稱毫微米,就是十億分之一米或者說百萬分之一毫米,略等於45個原子排列起來的長度。奈米科學與技術,有時簡稱為奈米技術,研究領域為結構尺寸在1至100奈米範圍內材料的性質和應用。
 
奈米效應就是指奈米材料具有傳統材料所不具備的奇異或反常的物理、化學特性。
 
奈米,一個人們耳熟能詳的詞。“奈米產品”,一個個讓百姓不明就裏的神話。
 
近年來,奈米鞋墊、奈米化妝品、奈米電冰箱、奈米洗衣機、奈米布、奈米水、奈米領帶等等所謂的“奈米產品”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人們不禁要問,奈米時代真的已經到來了嗎?帶著這個問題,記者來到2009中國國際奈米科學技術會議的會場,對幾位與會者進行了採訪。
 
大學生小郝是這次大會的一名聽眾,聽完記者的問題後,他毫不猶豫地說“奈米時代已經到來 ”,並舉出了英代爾公司已經研製出20奈米CPU的例子。當記者追問是否一款CPU的推出就代表一個時代的到來時,他想了想說,這是一個應用的典型,但奈米技術目前應用的範圍還不是特別廣泛。隨後他將自己的觀點改為“奈米時代已經開始,但我們尚未完全進入”。
 
奈米技術的不斷發展會對你我的生活產生怎樣的影響,我們是否已經進入奈米時代?相對于商家的大力鼓吹和普通公眾的“霧裏看花”,科學家們的態度明顯更為冷靜和務實。“我覺得奈米時代還沒有到來,在應用方面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現在只是開始。”國家奈米科學中心研究員唐智勇說。
 
人們關於奈米技術最早的夢想源自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理查•費曼一則預言。1959年,他預言將來人類可以用小的機器製造更小的機器,最後將變成根據人類意願,逐個地排列原子、製造產品。
 
1974年,科學家唐尼古奇最早使用奈米技術一詞描述精密機械加工。1990年7月,第一屆國際奈米科學技術會議在美國巴爾的摩舉辦,標誌著奈米科學技術的正式誕生。近20年來,奈米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進展,許多國家紛紛制定相關戰略或者計畫,投入鉅資搶佔奈米技術戰略高地。
 
現實生活中,奈米技術的應用已經初露端倪。例如:“鳥巢”頂棚鋪上了一層特殊的奈米防護塗層,這個塗層可耐700攝氏度高溫,從而解決了煙花燃放時焰火掉落灼穿頂棚膜的顧慮。而北京奧運會中使用的上百萬平方米奧運錦旗和國旗也使用紡織品專用奈米防護液進行了相應處理。這種防護液能有效阻止污染液體的滲透,不僅能延長錦旗和國旗的使用壽命,還能有效的保持錦旗和國旗的清潔度和鮮豔色澤。
 
不過,在國家奈米科學中心科技管理部副主任任紅軒看來,如果說我們處在微米時代,更能獲得大家的認可,因為它已經成為各個領域內的主流技術。而奈米技術在高端領域內的應用,仍處於起步階段。雖然在傳統領域內已有很多的應用,但能對生產力起到深層次變革作用的那種有震撼力和衝擊力的應用還很少,大部分的作用仍是“修修補補”,這和一個時代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
 
談到我們身邊各種各樣的“奈米”產品,任紅軒表示,這裏面很多都是商家用微米級的產品來“忽悠”消費者,大多數人一開始並不瞭解奈米是什麼,許多人甚至把奈米——這種和釐米、毫米一樣的尺度單位——當作一種物質來看待。
 
讓國家奈米科學中心研究員張忠感到不解的是,國內外企業對待奈米技術有截然不同的態度。 2005年回國之前,他一直在德國從事奈米複合材料相關的基礎和應用研究。他說,國外一些大的公司,比如拜耳、賓士、三菱等,已經將一些奈米技術應用到產品中,但他們儘量避免給產品貼上“奈米”標籤。與之相反,國內一些商家卻猛炒奈米概念,而事實上,其中很多產品並沒有奈米技術的真正應用。“最重要的標誌是有沒有充分利用奈米效應,以及奈米效應在產品性能中是否起到最關鍵的因素,而不僅僅是概念炒作。”
 
也有專家進一步指出,真正的奈米技術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二者缺一不可:一是奈米尺寸。奈米是一米的十億分之一,略等於45個原子排列起來的長度,是絕對微觀世界的概念。二是自然界裏所沒有的新物性。奈米尺度物質會出現一些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質,如巨大的表面效應、量子效應、介面效應等導致的異常吸附能力、化學反應能力、光催化性能等。正是奈米的這些特殊效應,使得它在磁性材料、電子材料、光學材料、醫學與生物工程及環境保護等方面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偽奈米”一般來說都沾了第一條的邊,但是它的奈米尺寸沒有表現出自然界裏所沒有的新物性 ——既不同于微觀分子、原子,又不同於宏觀物體的物理性質。
 
那麼,真正的“奈米時代”離我們還有多遠呢?任紅軒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其產生、成長、壯大的生命週期,雖然隨著社會的進步,現在技術產生變革的週期越來越短,但還是需要有一個完整的過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奈米技術的研究工作已經比較完善,但目前在各領域內應用的深度和廣度,還達不到作為一個“時代”的要求。還需要10到20年的時間,奈米技術才能對我們的生活形成更為深刻的影響。


2009中國國際奈米科學技術會議在京召開
國家需求牽引下的技術應用研究成“熱點”
引自科學網
9月1日,2009中國國際奈米科學技術會議(ChinaNANO 2009)在京召開。本次大會主席、中科院常務副院長、國家奈米科技指導協調委員會副主任白春禮指出,本次大會旨在促進對國際奈米科技前沿問題的研討與交流,進一步提高我國奈米科技的整體研究水準和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我國奈米科技界與國際同行的合作。會議將圍繞奈米資訊材料、奈米能源與環境材料、奈米器件與感測器、奈米醫藥學和生物醫學工程、奈米加工與奈米計量、奈米結構表徵、奈米光學與表面等離激元學、奈米結構建模與類比等領域進行學術交流。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等出席大會開幕式並致辭。同時,中國科學院、教育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還向大會發來賀電。
 
國家奈米科學中心主任王琛在接受《科學時報》採訪時表示:“前幾年,我國奈米科學研究主要以基礎研究為主,而現在則更為重視以國家重大需求和工業、產業應用為導向的技術應用和技術集成研究。因此,與前兩次大會相比,本次大會的目標更為明確。 8個分會場將從不同角度探討奈米技術在相關產業發展中的應用問題。不僅如此,大會還邀請德國卡爾斯魯厄研究中心Horst Hahn教授、美國加州大學奈米技術研究所主任Paul Weiss教授等7位國際奈米科技界活躍的專家作大會特邀報告,同時邀請了美國、日本、英國、德國、瑞士等國家和地區的68位元科學家作分會邀請報告,並重點闡述奈米技術在能源、生物醫藥等相關產業的應用問題。”
 
大會組委會有關人士還表示,本次大會是繼2005、2007中國國際奈米科學技術會議在京成功舉辦之後,由國家奈米科技指導協調委員會主辦、國家奈米科學中心承辦的第三次國際會議。會議共收到論文摘要1300多篇,來自美國、俄羅斯、巴西、泰國和中國等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余名代表到會註冊,其中海外學者近500人。
 
白春禮強調,奈米科技是未來新技術發展的重要源泉之一,是提升國家未來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支撐形成新經濟增長點的技術之一。以奈米科技的研究成果為依託,有可能在未來的20~30年內持續產生新技術和推動新產業的誕生。我國奈米科技研發從上世紀80年代就已開始,目前已在世界奈米技術研究陣營中佔據重要席位。而兩年一度的中國國際奈米科學技術會議的召開,不僅擴大了我國在國際奈米科技界的影響和地位,促進了國際奈米科技界的學術交流,而且將有力地推動我國奈米科技事業的持續、健康和快速發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ndaneyl 的頭像
    chendaneyl

    冒牌自然老師

    chendaney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