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08年12月2日(二)7:30pm
地點:國家音樂廳
演出曲目:
佛瑞:降e小調第一號夜曲,作品三十三之一
Gabriel Faure:Nocturne No .1 in e flat minor, Op.33-1 (1875)
薩悌:兩首《吉諾尼辛》(第三和第五號)
Erik Satie:2 Gnossiennes (3 & 5) (1890,1889)
德布西:《版畫》〈塔〉〈格拉那達之夜〉〈雨中花園〉
Claude Debussy:Estampes -Pagodes / Soiree dans Grenade / Jardins sous la pluie (1903)
拉威爾:小奏鳴曲
Maurice Ravel:Sonatine (1905)
浦浪克:《三首小品》-〈田園曲〉〈頌歌〉〈觸技曲〉
Francis Poulenc:3 Pieces (1928) -Pastorale / Hymne / Toccata
德布西:《前奏曲》第一冊全集
Claude Debussy:Preludes 1st Book (1910)
聽的人比11月7日安斯涅鋼琴獨奏會的人數明顯少了。可能是因為演出曲目。
開始看到曲目時,我預料自己會在音樂廳睡著,很怕打呼吵到別人,所以晚餐還特別點了紅茶來提神。開演之前還聽到現場工作人員不斷地提醒上半場結束才可以鼓掌,曲目之間不可以拍手(不是同一首曲子)。當下心想這法國人規矩還真多,想必是一位有潔癖的藝術家,音樂大概不怎麼吸引我。
音樂出來之後,發現他很有個人想法,詮釋曲子很深刻,從頭到尾都沒睡著。
只有發現這位音樂家喜歡舞台的亮度比一般稍暗,還要打一盞spotlight,營造氣氛。
帕斯卡.羅傑彈安可曲態度也很好,有人居然在台下吹口哨……..
帕斯卡.羅傑(Pascal Rogé, 1951-)於1951年4月6日出生於巴黎。自幼由母親啟蒙學習鋼琴,九歲進巴黎高等音樂院師事迪卡芙,並曾獲美國鋼琴家卡欽的指導。羅傑天賦極高,十六歲得到羅馬尼亞恩奈斯可鋼琴大賽冠軍,二十歲得隆—提博大賽(Marguerite Long-Jacques Thibaud Competition)冠軍。羅傑成名甚早,十七歲即和Decca唱片公司簽約並合作錄音。其錄音數量眾多,亦多為唱片大獎得主。1971年隆-提博大賽鋼琴冠軍得主。
羅傑的演奏曲目極為廣泛,包括拉赫曼尼諾夫、普羅柯菲夫、巴爾托克全部之鋼琴協奏曲,但近年來則專注於法國音樂,致力成為「法國音樂大使」。他的技巧精 湛,風格優雅,演奏足跡遍及世界各地。除了輝煌的獨奏事業,羅傑在室內樂與聲樂伴奏上也成就非凡,是法國最具代表性的鋼琴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