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Lunar far side as seen by the Lunar Orbiter Laser Altimeter. (Credit: NASA/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科學》:地球引力扭曲月球外表
該研究可以解釋為何月球的最遠處甚至今天都比其最近處更高
引自科學網
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2010年11月12日報導,根據美國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結果,地球在塑造月球表面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該研究小組成員說,地球的引力在古代扭曲了月球的形狀。
這導致了月球赤道“向外凸出”,而且可以解釋為何月球的最遠處甚至今天都比其最近處更高。該研究的詳細情況發表在美國《科學Science》週刊上。
月球的最遠處從許多方面來看仍是一個謎,它的外表多坑,很少有我們大家都熟悉的月球最近處的那種火山平原,而且它的地勢要高得多——在一些地方高出了數公里。
40多億年前,在月球形成後不久且在其核心變得堅固之前,它的外層漂浮著大量岩漿。正是在這一時期,地球得以牽引月球漂浮的外層,並使之扭曲,就像今天月球牽引地球的海洋造成潮汐一樣。
科學家說,月球形狀的這種“潮漲”導致了拉力最大的兩極地區外層融化和稀釋,而赤道附近的外層依然較厚、較豐滿。
領導這項研究的是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地球與行星科學系(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的伊恩•加里克-貝瑟爾(Ian Garrick-Bethell)教授。他認為月球地形的25%至40%是由引潮力作用(tidal forces)造成的。這方面的證據仍保留在月球最遠處高聳的外表裏,月球最近處的證據已被隨後的火山活動掩蓋了。
Science Daily原文報導
Formation of Bulge on Far Side of Moon Explained
ScienceDaily (Nov. 12, 2010)
Science原文論文
Structure and Formation of the Lunar Farside Highlands
Science 12 November 2010:
Vol. 330. no. 6006, pp. 949 - 951
DOI: 10.1126/science.1193424
Ian Garrick-Bethell,1,*, Francis Nimmo,2 Mark A. Wieczorek3
Fig. 3 Degree-2 basal topography on the crust also causes degree-2 variations in magma-ocean thickness, such that higher total heat production will be found beneath regions of thinner crust, possibly influencing crustal crystallization. q, volumetric heat production. Image not shown to sc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