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0年諾貝爾物理獎

台北時間2010年10月5日下午5點45分, 2010年諾貝爾物理獎揭曉, 瑞典皇家科學院(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決定, 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安德烈. 蓋姆(Andre Geim)及康士坦丁.諾沃席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共享今年的物理獎.
諾貝爾獎的官網上指出兩位科學家的得獎原因是

"在二維空間材料石墨烯(graphene)方面的開創性實驗".

"for groundbreaking experiments regarding the two-dimensional material graphene"

以下引自科學網翻譯瑞典皇家科學院官方資料

安德烈. 蓋姆(Andre Geim),荷蘭(Dutch)公民。1958年出生於俄羅斯(Russia)索契(Sochi)。1987年從俄羅斯科學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Chernogolovka, Russia)固態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Solid State Physics)獲得博士學位。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介觀科學與奈米技術中心(Manchester Centre for Meso-science & Nanotechnology)主任。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教授(Langworthy Professor)及皇家學會2010周年紀念研究教授(Royal Society 2010 Anniversary Research Professor)。
 
康士坦丁.諾沃席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英國和俄羅斯公民。1974年出生於俄羅斯下塔吉爾(Nizhny Tagil)。2004年從荷蘭內梅亨大學(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獲得博士學位。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及皇家學會研究員(Royal Society Research Fellow)。
 
只有一個原子厚度,看似普通的一層薄薄的碳,締造了本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安德烈. 蓋姆和康士坦丁.諾沃席洛夫向世人展現了形狀如此平整的碳元素在量子物理學的神奇世界中所具有的傑出性能。
 
作為由碳組成的一種結構,石墨烯(Graphene)是一種全新的材料——不單單是其厚度達到前所未有的小,而且其強度也是非常高。同時,它也具有和銅一樣的良好導電性,在導熱方面,更是超越了目前已知的其他所有材料。石墨烯近乎完全透明,但其原子排列之緊密,卻連具有最小氣體分子結構的氦都無法穿透它。碳——地球生命的基本組成元素——再次讓世人吃驚。
 
安德烈. 蓋姆和康士坦丁.諾沃席洛夫是從一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石墨中發現石墨烯的。他們使用普通膠帶獲得了只有一個原子厚度的一小片碳。而在當時,很多人都認為如此薄的結晶材料是非常不穩定的。
 
然而,有了石墨烯,物理學家們對具有獨特性能的新型二維材料的研製如今已成為可能。石墨烯的出現使得量子物理學研究實驗發生了新的轉折。同時,包括新材料的發明、新型電子元件的製造在內的許多實際應用也變得可行。人們預測,石墨烯製成的電晶體將大大超越現今的矽電晶體,從而有助生產出更高性能的電腦。
 
由於幾乎透明的特性以及良好的傳導性,石墨烯可望用於透明觸控板、導光板、甚至是太陽能電池的製造。
 
當混入塑膠,石墨烯能將它們轉變成電導體,且增強抗熱和機械性能。這種彈性可用於製造新型超強材料,質薄而輕,且具有彈性。將來,人造衛星、飛機及汽車都可用這種新型合成材料製造。
 
今年的獲獎者在一起工作了很長時間。今年36歲的康士坦丁.諾沃席洛夫最初在荷蘭以博士生身份與51歲的安德烈. 蓋姆開始合作。後來他跟隨蓋姆去到英國。不過他們兩人最初都是在俄羅斯學習並開始物理學家生涯。現在他們均為曼徹斯特大學的教授。
 
愛玩是他們的特點之一,玩的過程總是會讓人學到點東西,沒准就這麼著中了頭彩。就像他們現在這樣,憑石墨烯而將自己載入科學的史冊。


安德烈. 蓋姆(Andre Geim)


康士坦丁.諾沃席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


相關資料

諾貝爾獎官方網站

美國物理學會(AIP)關於2010物理諾貝爾獎文獻免費下載
http://journals.aip.org/Nobel2010.html?track=APLJAPNP10

科學網2010諾貝爾獎相關資料(找不到和平獎的啦)

石墨烯與奈米碳管:一樣的前生,不一樣的今世




Graphene is an atomic-scale honeycomb lattice made of carbon atoms.
Photo: Alexander Alus, licensed by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 Alike 3.0
圖片引自諾貝爾獎官方網站



Graphene nanofabric.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 of a strongly crumpled graphene sheet on a silicon wafer. Note that it looks just like silk thrown over a surface. Lateral size of the image is 20 microns. Silicon wafer is at the bottom-right corner.
Kindly provided by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United Kingdom
圖片引自諾貝爾獎官方網站



Researchers use electron-beam lithography to microfabricate graphene devices.
Kindly provided by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United Kingdom
圖片引自諾貝爾獎官方網站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 (SEM) of a fallen mesa of graphite. This is the way graphene molecules were "extracted" from bulk graphite. To be reasonably visible in SEM, we show a 10 nm carbon flake (30 layer thick).
Kindly provided by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United Kingdom
圖片引自諾貝爾獎官方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ndaneyl 的頭像
    chendaneyl

    冒牌自然老師

    chendaney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