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mione Granger fights back against the Harry Potter bully Draco Malfoy, a trait the study says indicates maturity
引自科學網
欺負他人永遠不是青少年陶冶性情的途徑,但是偶爾遭人反對、排擠,也許可以給孩子帶來好處。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青少年遭人欺負的記憶比被友善對待的記憶更深刻。如果青少年有勇氣反抗欺負自己的人,那麼欺負行為將有助他們培養社交能力和情緒控制能力。
反擊有益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心理學家對2000名十一二歲中小學生的友好和敵對關係展開調查。對待討厭自己的同齡人,一部分孩子同樣開始討厭對方;其他孩子則選擇沉默或與對方和解。
研究人員將兩部分人進行對比,發現其中“以牙還牙”的孩子心理狀態最趨成熟。“以牙還牙”的女孩,在社交能力測試中得分明顯高出其他人,在班裏和學校也更受歡迎。男孩中,“奮起反擊者”比“默默忍受者”在班裏表現突出。
研究人員強調,這項研究並非宣傳被同學排擠和欺負有益健康,但是這種經驗提前教會青少年,生活中周圍的人並不都會喜歡自己以及如何解決衝突。
美國奧勒岡州的威拉米特大學(Willamette University)教授梅麗莎•韋考(Melissa Witkow)參與這項研究。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Times》2010年5月23日援引她的話報導:“毋庸置疑,不被任何人討厭的孩子適應能力最強。但是對於遭到同齡人討厭的孩子,我們認為,可能‘以牙還牙’比沉默或示好對他們更有幫助。” The children who are not disliked by anybody are the most well-adjusted, not surprisingly.
“However, among kids who are disliked by a peer, our research suggests it may be [helpful] for some young adolescents to return that peer’s dislike than to either not be aware or to continue liking that peer.”
普遍現象
實際上,青少年被同齡人討厭的現象普遍存在。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Arizona University)心理學家諾埃爾•卡德(Noel Card)在美國《發育心理學》(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最新一期雜誌上發表文章說,綜合涉及超過2.3萬名實驗物件的26項實驗結果,35%以上青少年與同齡人之間至少有過一段“敵對關係”。
英國斯特拉思克萊德大學(Strathclyde University)研究人員調查100名9歲至13歲青少年,詢問他們被欺負和被友善對待的次數。
參與調查的兒童學教授唐納德•克利斯蒂(Donald Christie)說:“當我們讓孩子們說出別人表現不友好的次數和經歷,他們記得很清楚,我們甚至來不及記錄。但是關於別人的體貼和友善,我們的記錄為空白。”
“那些被同齡人形容成‘親社會型’、替同學抱不平的孩子,能更好‘化干戈為玉帛’,”克利斯蒂說,“他們的學習和理解能力比其他人強。”
生活實例
研究結果與現實生活中一些例子相符。有的成功人士表示,在學生時代被同學欺負而奮起反擊的事件,成為自己人生的轉捩點。
英國喜劇演員埃迪•依澤德(Eddie Izzard)6歲時母親去世,此後他一直就讀於不同的寄宿學校。他學會將幽默作為自我保護工具。他說:“當我去第三所寄宿學校時,我的情緒波動很大,但是我沒有哭。沒有人能欺負我,因為我隨時會還手。那時我已經可以解決遇到的任何問題。”
英國歌星蜜雪兒•希頓(Michelle Heaton)曾在學校因肥胖遭人嘲笑。她在一次訪談中說道:“(那些回憶)太可怕了,但是它促使我成為更出色的人。”
《星期日泰晤士報》說,現在,英國一些學校建立了幫助學生解決衝突的課程,孩子們可以學會在討論和協商中解決矛盾。
Times online原文報導
Bullying can be good for children
Psychology: youngsters who stand up to aggressors are more likely to develop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
From The Sunday Times
May 23, 2010
- May 24 Mon 2010 21:25
研究顯示受欺負後反抗的經歷有益青少年成長
close
研究顯示受欺負後反抗的經歷有益青少年成長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