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大超快雷射聚焦鏡頭/冒牌老師


《nature》:科學家真的需要博士學位嗎?

引自科學網
文章以“華大基因”為例,分析了不同研究生培養模式間的優劣
 
3月4日出版的《自然nature》雜誌刊登社論——《科學家真的需要博士學位嗎?》(Do scientists really need a PhD?),文章以深圳“華大基因”(BGI, Beijing Genomics Institute)模式為例,分析了不同的研究生培養模式間的優劣。
 
文章說,不同國家間研究生培養模式存在差別。美國和歐洲長期以來認為,學生需要完成多年的研究生訓練後才能全職加入產業界或學術界最重要的研究。
 
而在亞洲,科學界傾向於重視定向的、應用性研究。比如在日本,產業界獲得的科研預算比例要遠高於西方,那裡的管理人員也經常說他們更喜歡大學生,可以在公司內部訓練。結果,對於學術研究生訓練就強調得較少。這種方法最極端的例子要屬 BGI。就在今年,已經有大約500名大學畢業生簽約了BGI,在夏天畢業後,他們就將開始在BGI的基因組定序(genome sequencing)工作。
 
就《自然》看來,BGI的這些研究人員聰明而自信,年輕卻極為有經驗。但他們中卻很少有人計畫進行研究生學習。那麼,這些“發育”中的科學家如此一心一意地聚焦於定序技能,會不會讓他們自己吃虧?西方模式的研究生學習最終會讓他們變得更具想像力和創新力嗎?文章表示,答案並不明晰,這種模式也許真的能夠產生未來的有活力的領導人物。
 
文章最後說,考慮到西方學術培養不斷增加的嚴格程度和時間長度,BGI模式也許值得認真的考慮。從某個角度來說,它只是類似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針對本科生的“科研經驗”專案激進而合理的延伸,而且“科研經驗”專案已經證明年輕學生能夠有效地加入實踐研究,並作出貢獻。如果BGI能夠取得成功,那麼它對於基因組學創新性方法和教育及培養來說都將是一個典範。(科學網 梅進/編譯)

nature原文報導
Do scientists really need a PhD?
Editorial
Nature 464, 7 (4 March 2010) | doi:10.1038/464007a; Published online 3 March 20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ndaneyl 的頭像
    chendaneyl

    冒牌自然老師

    chendaney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