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錢致榕:大學畢業 只能稱知「道」分子
2009/12/08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台北報導】

曾指出台灣社會「濫情又理盲」的旅美學者錢致榕,昨天在政治大學演講時表示,一般人覺得大學畢業就是「知識分子」;但他認為大學畢業頂多只能稱「知道分子」,廿一世紀的公民應該要「文理兼通」。

政大昨天舉辦大師講座,邀請政大講座教授、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錢致榕及中央研究院院士張廣達對談,兩人針對「知識分子不見了?」為主題發表見解。

政大校長吳思華表示,將開設「博雅榮譽實驗班」,改革通識教育,並邀請錢致榕及張廣達兩位大師開課。

曾任香港科技大學創校副校長的錢致榕指出,一般人認為大學畢業生就是知識分子,但他引述時代雜誌解釋,知識分子必須有見識、關懷人類前途,「不只書讀得多,還必須不斷反思」,如果沒有上述特質,大學畢業生只能稱為「知道分子」。

接著,他問學生哪些行業是知識分子?他舉例,律師、醫生、法官、教授、記者,這些行業如果是「按規矩」執行,並不能稱為知識分子,他更舉孔子所言:「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使命,可謂士矣。」做為知識分子的註解。

錢致榕認為,知識分子在台灣被濫用了,西方已提出新的名詞:「公共知識分子」,指稱有心關注於公共議題、追求公共利益的知識分子。

大陸旅法歷史學家張廣達則從人文歷史脈絡及現代性去解讀知識分子的意義。現場也有大陸來台學生提問,大陸現在的知識分子多為政府官員的現象。對此,張廣達坦言,中國有不少官僚擁有博士學位,卻是買來的、或請手下幫忙寫論文的,只求眼前輝煌、卻忽略培養真正的學者。

張廣達也期許台灣的大學生要把書念通,透過念書學習思辨能力。




張廣達、錢致榕對談 勉學子文理並重 關懷社會
校園生活‧2009-12-08‧ 政大教務處

政大講座教授張廣達強調,現代知識分子應該同時具備文理知識。攝影:黃芮琪。


【校訊記者黃芮琪報導】找尋新一代知識份子,政大講座教授錢致榕、張廣達7日晚間在舜文大講堂對談。兩人都強調,新知識份子應該是文理並重、肩負社會責任的「公共知識份子」。

傳統對知識份子的定義,起源於「士」的概念,不過近來隨著世界變化快速,定義已經愈漸模糊。錢致榕表示,今日台灣的大學錄取率是世界第一高,但大學畢業生多僅為「知道份子」,顯然知識份子與學位無關。

「我們預期,當社會出現問題時,有一群排除私利、值得信任的人能出面解決。」錢致榕點出現代社會對知識份子的期盼,強調知識份子必須具備獨立精神和原創能力,同時能不斷地反思。

張廣達則從西方科學革命的時代背景出發,說明知識份子在社會發展脈絡中扮演重要角色。他指出,從工業化到資訊化,今天的人文學科學者更應考慮社會趨向並反思現實。張廣達舉例,人們在工業革命後以為開創了美好社會,卻仍有世界大戰爆發,可見科學並非發展社會的唯一成功之道,人文學科更要與之平衡,進一步點出知識份子應有足夠的文理知識去考慮社會問題。

錢致榕也強調知識分子應該文理並重,他以〈天問〉為例,屈原既是文人,也關切天文學,但今日科技發展卻逐漸分離。「一隻腳怎麼跳得遠?」錢致榕認為,新一代知識份子應兼具理性與感性,從宏觀的文明發展中找尋自我定位;從理性角度思考社會問題。「文理並重才能兩條腿走路,才能走得瀟灑、走得遠。」

對於現今大學生,錢致榕認為,學科的基礎知識具不易改變的核心價值;術科的應用知識則符合產業需求,彼此不可偏廢。他建議學子多修習具縱深的科目,而不只學習微觀知識,以提升個人應對環境變遷的競爭力。

張廣達則表示,學生修習一百多個學分即可畢業,但每一個學分乘載著多少知識能量與教育目的都值得思考。他也期許大學生要將書讀通,學習思辨能力。

近來社會熱烈討論大學生應有的表現,錢致榕提醒,「每培養一個大學生,社會就要投資一百萬。」他反問學子:「你也願意在大學中投資下來嗎?畢業後你值得一百萬嗎?」激勵政大學子要將教室視為知識廟堂,珍惜所學,並培養成為新一代知識份子的道德與勇氣。

政大講座教授錢致榕勉勵學子文理並重,並珍惜社會資源。攝影:黃芮琪。




大師對談 錢致榕與張廣達找尋知識份子
學術動態‧2009-12-05‧ 政大教務處

【通識教育中心訊】「知識份子」在哪裡?很多人說,現在的知識份子已經不見了,真的如此嗎?知識份子的標準是什麼,又該背負什麼樣的責任?通識教育中心7日邀請講座教授錢致榕、張廣達對談,找尋新一代知識份子。

通識中心表示,中國古代百家爭鳴,孔孟學說至今還是重要的科目;西方14世紀文藝復興,各派作品到了現在仍有強大影響力。然而,世界變化愈來愈快,全球化的力量,已經讓許多東西被融合隱沒,「知識份子」似乎愈來愈模糊,讓許多人心裡都有個疑問:「知識份子是不是消失不見了?」

幫政大學生找出新一代的知識份子,通識中心特別邀請政大講座教授張廣達、錢致榕兩位學者,讓學生了解現今的知識份子應有的競爭力及社會責任,放大學生格局。

張廣達教授為中研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學、瑞士日內瓦大學、美國賓州大學教授,更曾於荷蘭萊頓漢學院擔任訪問研究員,足跡遍佈歐、亞、美三大洲。

錢致榕教授深耕美洲,台大物理系畢業後,進入耶魯大學深造,獲物理學博士,曾在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任教,現在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執教。

兩位教授將闡述他們如何看新一代知識份子,觀察比較台灣學生與國外學生的差異,也分享他們海外留學的經驗。

這場演講12月7日晚間7時在舜文大講堂舉行,開放所有想成為新一代知識份子的人到場聆聽。當日同時舉辦「博雅榮譽實驗班招生說明會」。



錢致榕:知識分子不做文盲 也不做理盲
2009/12/08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台北報導】

政大昨晚舉辦「大師對談」,邀請講座教授錢致榕(左)與張廣達以「知識分子不見了?」為題對談。記者胡經周/攝影

政治大學講座教授錢致榕形容,如果文理分家,就有如人用單腳跳,路走不遠;如果文理兼通,就有如雙腳走路。他建議學生,大學前兩年努力念學科,後兩年加強術科,兩者兼顧,不必害怕找不到工作。

政大昨晚邀講座教授錢致榕、張廣達對談。錢致榕指出,知識分子要有足夠的「文理知識」以考慮社會問題,知道人類文明的來龍去脈、未來的走向及自我定位,否則就是「文盲」;同時具有基本數理知識及理性思考能力,否則就是「理盲」。

錢致榕舉例說,國外的法學院是大學念完四年,再念三年法律,很多學生在念法律之前,對文理皆已很有概念,有些人是物理、數學系畢業,已有一定基本的理工常識;但台灣太強調技術,大一就開始分科,很容易偏頗。

錢致榕指出,台灣學生常是被動式的學習,在國外一流大學,教授講一堂課,學生要另外自修三至四小時;如果是三學分的課,學生必須花八至十小時自修;學生如果修十五學分,一周就需花六十小時自修,不是上了課就算完事。

錢致榕說,台灣的學生從小被培養成「應付考試的機器」,等上了大學沒人管,寫論文時需要獨立思考能力,已經來不及了。

到大學要學什麼?錢致榕表示,微觀知識、宏觀框架、獨立思考、價值判斷、自我定位,這五個因素非常重要,「可做為選課指標」,至於哪些課是大學生必修的課?他則推薦,希臘羅馬史、莎士比亞、普通心理學、微觀經濟、會計入門、微積分、普通物理、遺傳學等學科,能讓學生文理兼具。

張廣達也建議學生要多充實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兩人皆認為,未來的就業市場變化萬千,但學生只要打好基礎,培養博雅精神,不必害怕找不到工作。





『知識份子不見了?』張廣達與錢致榕教授的對話

2009-11-02 政大教務處公告 print

中國古代百家爭鳴,孔孟學說至今還是上課、考大學的必背項目。十四世紀的文藝復興,各派作品到了現在大家還是爭先恐後地瀏覽著。然而,世界變化得越來越快,全球化的力量讓許多東西被融合隱沒,「知識份子」似乎就是越來越模糊,許多人心裡都有個疑問:「知識份子是不是消失不見了?」

  通識教育中心為了幫政大學生找出新一代的知識份子,特別邀請張廣達教授、錢致榕教授兩位學者,讓學生了解現今的知識份子應有的競爭力及社會責任,放大學生格局。兩位教授除了將闡述他們如何看新一代知識份子,有豐富海外生活經驗的兩位教授,也會分享他們海外留學的經驗及當時碰到的難題。透過他們的觀察,外國學生的競爭優勢和台灣的學生有何差別,也都將在這次演講中一一剖析。

這場演講12月7日在舜文大講堂舉行,開放所有想成為新一代知識份子的人到場聆聽。

1.地點:舜文大講堂。
2.時間:民國98年12月7日 晚上 7點至9點
3.對象:先導型課程聯合活動及全校師生(限180名)歡迎上聯合報名系統報名

4.講者簡介

  張廣達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1953年任北京大學歷史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81年任荷蘭萊頓漢學院(Sinologisch Institute) 訪問研究員,1990年任瑞士日內瓦大學兼任教授(Professeur Suppléant),1997年任美國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教授,現任中研院院士

        錢致榕教授,1960年,畢業於台灣大學物理系。1961年,往美國進入耶魯大學深造。1963年獲物理碩士,1966年獲物理學博士,主攻高能物理。他在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任教三年後,於1969年往巴爾地摩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執教迄今。

5.流程
18:30-19:00 開放入場
19:00-20:30 給政大學生的一堂課之知識份子不見了?
20:30-21:00 提問與回應

本案聯絡人:教務處通識教育中心 劉郁潔小姐



錢致榕:補習18年上台大 怎會珍惜
2009/12/08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台北報導】

任教於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政治大學講座教授錢致榕昨天說,國外的學生很珍惜求學機會、上課時間,因為學費貴,又是自己負擔,絕對不會在上課時「啃雞腿」;台灣一流大學因為都是政府出錢,學生沒有察覺自己「欠社會這麼多錢」。

中央大學教授洪蘭日前批評台灣大學醫學生「尸位素餐」引發爭論。錢致榕不諱言,在哈佛、約翰霍普金斯等美國一流大學,不會如此,「學生聽講都來不及,怎麼有時間在課堂上啃雞腿?」美國的學校不准學生帶食物進入教室,因為「教室是知識的殿堂」,對於事後幫學生講話的校長、教授,他也感到「心寒」。

錢致榕說,美頂尖學府一學期學費就要四、五萬美元,很多都是家長貸款或學生打工賺錢籌學費,學生知道賺錢的辛苦;反觀台灣的一流學府,學費比私立大學便宜,大部分都是政府、納稅人出錢,學生缺乏危機感,加上「自我感覺良好」,不知道自己欠社會這麼多錢。

他指出,台灣一個公立大學生,四年下來約要花政府一百五十萬元,醫學生更高達兩百萬元。他反問學生,「四年學到的東西,自己覺得值不值得一百萬元?」如果沒有,是不是更要積極、努力?

「現在學生可能還沒開口說『我要』,家長就準備好了,更可能讓孩子補習十八年考上台大,怎麼會珍惜呢?」他指出,台大學生超過三分之一來自明星高中,甚至大安區就讀台大的人數比高雄市還多,家長社經地位高,跟以往學生家庭雖然窮,苦讀考上台大很不同。




國際學者錢致榕演講 人文結合科學觀點啟發師生
校園生活‧2008-07-03‧ 政大頂尖大學辦公室

錢致榕教授於演講中強調人文與科學的結合。照片來源:頂大辦公室。

【記者黃芮琪報導】政治大學今年邀請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錢致榕擔任本校「頂尖大學計畫校務諮詢委員」,於5月12至16日來校訪問。

為增加與本校師生的接觸與交流,錢致榕教授於14日進行「從當前知識和世界結構改變,看新世紀的大學教育」為題的演講,強調人文與科學應予結合以使眾多學子之知識內涵更加寬廣。

從知識及世界結構變化談歷史 強調科學與人文結合
錢致榕首先談到近30年來知識結構與世界結構的變化。他從自然科學講起,以物理角度觀看歷史及人類的遷徙過程,特別強調科學與人文結合的重要性。他指出,「科學」重方法,是一種真理的追求;「人文」則強調超越自我,是一種善與美的追求。

「人文跟科學的對話是從現在到未來的規劃,了解過去才能掌握現在,掌握現在才能規劃未來,」他說。

勉勵中國人走出自己的路 宏觀觀察問題 微觀解決問題
錢致榕教授接著說明觀察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法。他以各種遠觀及近觀的圖片解釋「觀察問題,要從宏觀著眼;解決問題,則是要從微觀著手」。他表示,所有學問都彼此相關,因而涉獵知識時要盡量寬廣,永無休止地追求真理。

錢致榕指出,人文與科學來自同樣概念,大學科系區分文學、物理學等類別實無助於解決問題,政大未來應亟力壯大理學院並讓文理學院不再分家。他也強調,中國人的學術研究應要超越西方而不是模仿西方,有了自身的價值與文化才能走出自己的路。

大學發揮育人功能 提供通才教育以培養未來人才
最後,錢致榕教授談到大學的功能與目的。他認為大學的四大要素分別是學生、教師、制度與校園,而大學的功能包含育人、科研與服務。在他眼中,「育人」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知識並發展學生能力,應從學生的觀點出發。他主張大學應保有乾淨純真的氛圍,校園中不應存有「狂賀、頂尖」等商業語言乃因其會影響人的思維。此外,「科研」係教授持續產生新知的方法,有了新知才更能支持教學。

為呼應本次演講主題,錢致榕建議大學應混合文科與理科的基本課程並提供通才教育,以培育未來服務社會的人才。

演講結束後,研發長王振寰讚賞錢致榕的廣博知識及豐富行政經驗,認為在其身上可清晰看到人文跟科學的完美結合,此行已對全校師生很好的啟發作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daney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