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出望遠鏡(SUNRISE)拍到迄今最清晰太陽表面照片

引自科學網

“日出”望遠鏡上的IMaX儀器不僅描繪了太陽表面特徵,而且還使太陽磁場變成有形之物,易於人們看到。太陽磁場在偏振光裏呈現出黑色或白色結構。
 


“日出”望遠鏡拍攝的圖片,顯示了近紫外線中4種不同波長範圍裏所謂的米粒狀結構(granulated texture)。這種光結構是太陽磁場的基本元素。
 
據美國太空網(SPACE.com)報導,用氣球搭載的日出望遠鏡(SUNRISE balloon-borne telescope)拍到了有史以來最為詳細的太陽表面翻湧沸騰的景象,圖片展示了太陽表面看起來像顆粒狀的東西和移動的氣泡等瞬變暗斑(transient dark spot),凸顯了太陽表面的工作過程。
 
6月8日,“日出”望遠鏡從瑞典北部基律納雅斯蘭吉(Esrange)航太中心發射升空,它是迄今為止離開地球的最大的太陽望遠鏡。這個6噸重的望遠鏡懸吊在一個直徑是427英尺(130米)的巨大氦氣球上。發射升空以後,“日出”升到地球上空37公里處的高度。處於這個高度,該望遠鏡所在的地球大氣層(同溫層)的觀測條件,跟從太空進行觀測的條件基本類似。空氣湍流對“日出”產生的影響,並不像對地球上的望遠鏡產生的影響那麼大,“日出”望遠鏡可以觀測到太陽發出的紫外線,而地面望遠鏡由於受到臭氧層阻礙,很難觀測到這種射線。
 
紫外線中的太陽輻射變化尤其明顯。“日出”在同溫層飛行的過程中,它在這個重要的太陽光譜範圍內,對太陽表面明亮的磁性結構進行首次研究。以前只能通過電腦類比研究這種結構。德國馬克思•普朗克太陽系研究協會(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Solar System Research)“日出”專案科學家阿齊姆•甘多爾斐(Achim Gandorfer)說:“由於SUFI儀器的光學性能非常棒,它可以通過強度對比,描繪出非常微小的太陽磁性結構。與此同時,IMaX儀器被用來記錄這種結構和它們環境中的磁場及熱氣體流速。”
 
“日出”完成任務,跟氣球分開後,它於6月14日搭乘降落傘安全降落在地球上,著陸地點是加拿大努納武特地區薩默塞特島(Somerset Island),位於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北冰洋西北航道上。“日出”專案是馬克思•普朗克太陽系研究協會與德國、西班牙和美國合作夥伴通力合作的結果。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Solar System Research
日出望遠鏡是探空氣球式, 下圖為望遠鏡正在架設預備起飛


SPACE.com原文報導
Bubbling, Boiling Sun Photographed in Detail
By SPACE.com staff
posted: 17 November 2009
09:25 am E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ndaneyl 的頭像
    chendaneyl

    冒牌自然老師

    chendaney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