唸過統計物理的學生,大概都看過或讀過MIT的Kerson Huang教授寫的
Statistical Mechanics。以前都以為是系上黃克寧老師的親戚, 後來問老師才發現搞錯了. 其實英文教科書寫得不錯的華人科學家也不少, 像是丘宏義教授(Hong-yee Chiu)的恆星物理學(Stellar physics)課本, 加大徐遐生教授(Frank H Shu)的天文學(The Physical Universe)和天文物理(Astrophysics)一二冊, 馬上庚教授的統計力學. 孔金甌及鄭鈞的電磁學.
以下文章引自聯合報
今年79歲的 黃克孫 教授,是一位僅受過5年中小學教育,就直接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修讀物理系二年級課程、並從此在這所世界頂尖名校受教育和工作整整50年的華裔科學家。
他是知名的熱力學和統計力學專家。他撰寫的《統計力學》(Statistical Mechanics),多次再版,對大學物理教學產生廣泛影響。
統計力學專家 才讀五年書,就跳進MIT
今年79歲的 黃克孫 教授,是一位僅受過5年中小學教育,就直接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修讀物理系二年級課程、並從此在這所世界頂尖名校受教育和工作整整50年的華裔科學家。
他是知名的熱力學和統計力學專家。他撰寫的《統計力學》(Statistical Mechanics),多次再版,對大學物理教學產生廣泛影響。
1928年,黃克孫出生于中國廣西南寧,自小天資聰慧,熟讀四書五經,自學數學物理,還是漫畫家。
日據時期,菲律賓馬尼拉學校抗日運動的漫畫壁報都出自他的手筆。
由於兵荒馬亂,黃克孫只在廣州讀了一年小學,就隨同家人逃難菲律賓,進了馬尼拉的小學讀六年級。升上中學後,不斷跳級,13歲讀完高一。日本人佔據馬尼拉,學校關閉,他開始在家自學。
1941年至1945年日據時期,黃克孫說:“那時候我是‘活在唐朝’,每天背誦唐詩。加上從小愛讀的四書五經,知識生活過得很充實。”
“也在這個時候,我翻閱中學給老師講解得非常沉悶乏味的數學和物理課本,自己理解起來,卻仿佛看到了一個絕妙世界。我因此立下心志,長大要成為科學家, 研究物理,我相信學物理是驗證真理的唯一辦法,物理也是人類最基本的知識,瞭解物理,能認識所有以物理理論為基礎的世界萬物。”
但看在身為中學校長的嚴父眼中,他不只認為兒子讀物理沒出息,還認為這名文學數理兼優,天賦異稟的兒子是“渾身刀,沒有一把快”,並說他是“名字是寫在水上,一下就不見。”
黃克孫說:“父親要我讀醫,認為讀物理沒有出路。我卻一心要認識世界的原理,世界的結構,他的反對,動搖不了我。”
為了向父親證明他的名字不是“寫在水上”,他決定到美國讀書,為自己開創一個美好的明天。
他說:“申請到美國留學的過程很簡單,我報名麻省理工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兩校都錄取了我,因為讀物理,我選擇去麻省理工學院。”
1947年離開馬尼拉那年,黃克孫才19歲,自此不再返回馬尼拉。
他說:“離家前,父親引毛澤東‘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的詩文,要我學不好就不要回鄉。後來甚至病重,也不准母親告訴我,不要我為此回去。”
亞歐學生太“聽話”
英美學生敢說“不”
亞洲教育和美國教育比較,最大缺點就是學生“太聽話”。但這個缺點不只亞洲有,歐洲也有。
在麻省理工學院教學近半世紀的 黃克孫 教授說:“亞洲人覺得‘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這個觀念其實不正確。為了要‘聽話’,亞洲年輕人都沒有了獨立 思考能力,他們不敢想新的東西,就算想了也不敢說出來。結果,‘聽話’變成是亞洲長官和家長的管理方式,不容許下屬或子女對自己有任何挑戰,是自私的表 現,也同時成了年輕人懶惰的藉口。”
歐洲學生也有太聽話的現象,對教授太尊敬了。黃克孫說:“歐洲學生對教授太尊敬,這讓我感覺很不舒 服。他們認為教授說什麼都對,這其實是不對的。歐洲學生和中國學生的國家傳統、歷史文化都太悠久,使年輕人只有尊敬,不敢質疑。來自德國的學生,尤其對教 授有禮。相比之下,英國學生就‘好’多了,他們比較敢衝撞老師。”
美國學校從小就養成學生敢於向師長說“不”的風氣。這樣 能讓 教授順藤摸瓜地說“好吧,你去證明我怎麼不對”,把學習的主動權丟回給學生。
他說:“研究生做博士論文,當做自己要做的。但亞洲學生經常不敢出主意,也許是沒有主意,也許是有主意不敢說。”
“美國學生就不同,他們有很多亂七八糟的主意,很多看來很幼稚,但都是經過自己動腦筋來的。他們的表現讓我想起中國人說的‘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三 個臭皮匠,頂得一個諸葛亮’,只要給自由、空間和機會,愚者會提出‘一得’的意見,臭皮匠會變成諸葛亮。否則,‘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千里重金把智者請 來,所提的意見,不一定全對。”
他說,新加坡是個小國,更應該重視給每個年輕人自由、空間和機會,開動每個腦筋,不要錯過任何一個臭皮匠。
黃克孫說:“在哈佛大學或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任何優秀生,都不可能成為比爾蓋茨,他們只會受雇於大公司,成為優秀雇員。因為比爾蓋茨不要走人家走過的 路,他要走自己的路,所以,國家一定要為更多的比爾蓋茨提供自由、空間和機會,讓他們去為未來的發展開拓自己要走的路。”
認識自己文化 才能面對世界
“教育,知識教育在其次,個性教育為重。個性教育應從教導歷史、人文薰陶著手,讓學生從歷史、從文學、從文化知道自己是誰,自己從哪里來,自己的根在哪里。只有看清了自己,才能在面對世界的時候有信心。”
黃克孫 教授從小與四書五經、唐詩宋詞、《紅樓夢》、《水滸傳》為伴。他說:“在全球化時代,要敢於站起來面對世界,必須先認識自己的文化,瞭解自己的曆 史,知道自己是從這樣深厚文化出來的,知道自己‘身有所屬’是整體大文化裏的小部分,才能對自己有勇於站起來的信心。”
他說:“小孩子對自己‘從哪里來’都很有興趣。由移民組成的新加坡,可讓學生從新加坡國是怎樣形成來瞭解,並各自瞭解自己的文化歷史,閱讀大量文學作品。”
“學習科技,以後還有很多機會,人文的認知,卻應該越早越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