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民謠隨想曲(Rhapsodia Formosa):

Composed by Ito Yasuhide



1992年,伊藤康英先生受中華管樂協會邀請,為該年在台北舉辦的亞太管樂節作曲,於是他便譜寫了這首《台灣狂詩曲》,獻給這座美麗的島嶼。
記得1994年師大管樂隊要去日本濱松參加亞太管樂節也吹這曲子。伊藤先生還指揮師大管樂隊演出。
作 曲家在寫曲時,採集了兩首台灣民謠作為編曲素材:閩南歌仔戲的曲調《都馬調》,及敘述渡台先民辛酸的《百家春》。其中,都馬調作為主題部,在一開始的序奏 便由銅管奏出變形的旋律。及至進入快板,即以長笛輕盈靈動的音色,作為第一次主題的呈示。而後由樂團再次強調旋律後進入慢板。在慢板,則是由雙簧管富有情 感及表現力的音色詠出百家春的曲調,長短笛、法國號隨後加入形成一段小賦格。在中音薩克斯風的獨奏後,樂團以全體奏燦爛地結束這一段旋律。都馬調的片段這 時又隱約出現。在打擊部的Soli後回到一開始的快板,主題再現。全曲即在都馬調主題的變化中引向華麗的結尾。整部作品大致上是以A-B-A、快-慢-快 的方式寫作。
本曲以中國傳統的五聲音階,揉合西方音樂的和聲。無論是對台灣民謠,還是西洋古典音樂,都是一種嶄新的創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ndaneyl 的頭像
    chendaneyl

    冒牌自然老師

    chendaney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