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Musik (86)
- Dec 21 Sun 2008 23:14
【大神魃】
- Dec 04 Thu 2008 22:01
【帕斯卡.羅傑鋼琴獨奏會】
- Nov 24 Mon 2008 20:49
美麗的旗幟
美麗的旗幟是葉樹涵老師在 1984 年 3 月在巴黎留學時,於巴黎音樂院的琴房內,花了一星期埋頭苦幹寫出的一首進行曲。
當時異國學子,更感受到國家的重要,兼以中、法沒有邦交,國旗不被承認,因而寫了這首「美麗的旗幟」。
以黃自的國旗歌為基本旋律,愛國情懷躍然曲中。首先由小號主奏的第一主題,是典型的進行曲色彩,小號主奏的旋律氣宇激昂,充分表現高音銅管特色。
- Nov 21 Fri 2008 22:38
紐西蘭陸軍樂隊New Zealand Army Band
- Nov 09 Sun 2008 20:04
【安斯涅鋼琴獨奏會】
- Oct 16 Thu 2008 23:54
長號特技(Trombone Suicide)
美國高中生
喜歡玩這招
叫做"長號自殺(Trombone Suicide)"
其實
也還蠻有趣
- Oct 15 Wed 2008 22:35
Trombone Accessories Can Kill!
Trombone Accessories Can Kill! -Ellistration's Blog
Here is a real bizzare story that Brass players may want to read!
Man Slides His Trombone & Kills Trumpeter in Front of Him!
By Randy Jeffries / Weekly World News
- Oct 06 Mon 2008 23:37
爆米香的滋味 --- 大提琴家郭虔哲的懷鄉曲
- Sep 28 Sun 2008 20:26
海角七號-1945那年 配樂
作曲:駱集益 編曲:駱集益
- Jul 25 Fri 2008 20:14
Tchaikovsky1812 序曲(我的演出)
印象當中
演過兩次1812序曲
一次去音樂廳和音樂系A團演管絃樂版
沒想到當兵還再演一次
不過砲聲是現場發出的
- Jul 20 Sun 2008 12:16
First Suite For Military Band in E flat(Gustav Holst)
"給軍樂隊的降E調第一組曲"
吹管樂器的同學
一定不能不認識這首動人的曲子
是英國作曲家Gustav Holst霍爾絲特的作品
- Jul 20 Sun 2008 11:38
郭德堡變奏曲Goldberg Variation
原先以大鍵琴為主奏樂器的《郭德堡變奏曲》,其目的是要以音樂治療失眠,曲名「郭德堡」,同時也是為巴赫的學生郭德堡而作。郭德堡在18世紀後期擔 任薩克森尼(Saxony)宮廷樂師,當時俄羅斯派駐薩克森尼的大使為凱瑟琳伯爵(Hermann Karl von Kaiserling),凱瑟琳本身精神狀態不太穩定,時常會有失眠情形,而郭德堡便時常徹夜不休彈大鍵琴以幫助凱瑟琳入睡。
凱瑟琳伯爵有一回前往巴赫服務的萊比錫,在聽到巴赫的音樂之後,便委託他譜寫幾首鍵盤音樂,巴赫隨而以極短的時間,在1742年完成 了這首龐大的變奏曲,掛名「郭德堡」,正是要求郭德堡能多為凱瑟琳彈這首曲子。而伯爵本人真的也百聽不膩,在輾轉難眠的深夜中,總是會請郭德堡為他彈上一 段變奏曲。
雖稱為「變奏曲」,但《郭德堡變奏曲》卻不同於海頓、莫札特、貝多芬所相承各組變奏依主題進行旋律變化的形式,這整套樂曲以一個下行 的低音音形為架構,每一段變奏皆以不同方式重構這組原始音形,因此,嚴格說來,這是一首龐大的巴沙加利亞舞曲(Passacaglia)或夏康舞曲 (Chaconne)。全曲共有三十段變奏,加上首尾的旋律「曲調」(Aria),共三十二段音樂,其中賴以開頭與結尾的「曲調」,早在15年前巴赫在一 份寫給第二任妻子的音樂筆記「瑪達蓮娜小曲集」中就曾出現過。
- Mar 23 Sun 2008 21:56
2008宋光清長號獨奏會
宋老師
2008長號獨奏會
值得期待.....
以前上課
- Jan 26 Sat 2008 23:44
"十月的天空"的主題曲
- Jan 13 Sun 2008 22:30
A Legend From Yao (傜的傳奇)
1994年暑假第一次吹到這首曲子,葉老師回想當年,有點驕傲和得意。
原曲名為《瑤族舞曲》是大陸作曲家劉鐵山、茅沅的管弦樂作品,改編成國樂版,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指揮陳澄雄先生也多次改編給小提琴和鋼琴演奏。
民國68年(1979)自強管樂團(現幼獅管樂團前身)赴美演出之前,葉樹涵老師當年師大三年級,臨時跑到師大國樂社找到這首瑤族舞曲,連續16小時沒休息將它改為管樂版,帶去美國演出。這首曲子,在台灣被正式演出超過兩千次,且屢屢成為管樂比賽的自選曲目。
全曲充滿著中國的地方色彩。由五聲音階為旋律的基礎,樂曲開始即由雙簧管 奏出優美而緩慢的主題,進入第二段快板樂段時,由低音管、木琴及木魚奏出輕快的主題,第三段轉為三四拍由單簧管奏出的優美旋律,此段中雙簧管與法國號的對 唱並接至長號與上低音號的對唱最為精采,全曲結束於猶如中國過年的節慶歡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