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哥本哈根會議倒數8日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十五次締約國大會(COP15)暨京都議定書第五次締約國會議(CMP5) 係於今(98)年12月7日至18日於丹麥哥本哈根(Copenhagen)舉行。

引自行政院環保署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資訊網


會議緣起
京都議定書生效以來,全球溫室氣體減量工作邁向一個新的里程,各國更已進入後京都(post-Kyoto)的談判工作。2005年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行第 11次締約國大會(COP11/CMP1)中,啟動考量附件一國家在議定書下之後續承諾。2007年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AR4)確認全球變暖無誤,並於當年年底在印尼峇里島舉行之第13次締約國大會(COP13/CMP3)中,通過一份預計在兩年內達成後京都時期協議磋商之峇里路線圖(Bali Roadmap),以協助後京都協議於2009年底如期達成。如今,兩年期限將到,但新協議草案仍尚未定型。輿論普遍認為,有兩個最主要原因是導致氣候政策談判陷入僵局。一是已開發國家將需要擴大其排放減量承諾;另一是開發中國家將需要共同參與減量行動,目前尚無法確定的乃是這兩項行動之幅度與法規約束性。

 氣候變化是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事關社會發展和人類生存,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靠自身力量應對這一挑戰,沒有任何地區能夠不受氣候變化的影響,對於各國都將產生重大的影響。在應對氣候變遷方面,2009年是關鍵的一年。今年和去年相比,國際經濟環境截然不同。應對金融危機和全球暖化的過程中,各國政治領導人開始意識到將二者結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為打破氣候僵局帶來機會。今年十二月的哥本哈根氣候談判迫切需要各國決策者達成共識,作出簡單明確、科學務實、經濟有效及對社會負責任的歷史性選擇。同時,以全球觀點來推動「成本有效及最低成本」的策略,不僅能落實環保永續,建立起清潔能源體系,也能帶動綠色新政契機。此外,各界亦應關注中美兩大排放大國氣候變化合作及磋商態度,乃是後京都協議能否成功關鍵。

哥本哈根會議官方網站

哥本哈根會議官網簡體中文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ndaneyl 的頭像
    chendaneyl

    冒牌自然老師

    chendaney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