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引自


金屬為什麼多是亮晶晶的?


記得當年考Qualify的時候,有位教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說說看,金屬為什麼多是亮亮的?




當時一下子有點蒙。那時國內的物理教學,還是偏重公式推導,所以教出來的學生物理圖像不是很清晰。問現在的研究生,可能答得出來的會多一些。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固體金屬裏的自由電子密度很高,所以其對電磁波的截止頻率大都在紫外的範圍,對整個可見光譜都是反射的。


 


只要學過大四的電漿plasma物理(電動力學裏也會講),就知道:光學電磁波在(均勻、非磁化)電漿plasma中的色散關係是:w2=(wpe) 2+k2c2這裏pe是“電漿plasma頻率”,即電漿plasma受到高頻電磁擾動後自由電子振盪的頻率。這個頻率由(wpe) 2=4pne2/me給出。其中的圓周率p電子電荷e與品質me都是基本自然常數,所以實際上wpe只與電漿plasma中自由電子密度的平方根成正比。固體金屬裏的自由電子密度大約是1022-1023/cm3,對應的電漿plasma頻率wpe大約在1016Hz的範圍,在紫外的頻譜區。所以一般的固體金屬對整個可見光譜(~1014Hz)都是“截止”的。


 


電磁波在電漿plasma中的截止現象可以從其色散關係看出:如果電磁波頻率w < wpek2<0,即波向量k只有虛部,電磁波在電漿plasma內部只有指數衰減的解。衰減的長度就是波向量k的虛部,由色散關係可知這個長度大約是c/wpe即所謂金屬“趨膚深度”)。


 


就物理圖像來說,一個頻率為w的電磁波傳入電漿plasma,其電向量會在電漿plasma中激發頻率為wpe的電漿plasma振盪,從而消耗一部分能量;剩下的能量才有可能繼續傳播。如果其能量都被電漿plasma振盪吸收了w < wpe),就無法(物理地說,應該是“無能”)在電漿plasma中傳播。用微觀圖像解釋,就是一個頻率為w(所以能量為hw/2p)的光子(photon)射入電漿plasma,要先激發一個頻率為wpe(所以能量為hwpe/2p)的等離子(plasmon,亦稱電漿plasma激元),然後其餘下的能量才能繼續傳播。如果這個光子的能量不足以激發一個等離子”,就會被反射回來。但是根據Heisenberg’s Uncertainty Principle,這個光子在傳播方向上的不確定性可以用DxDp ~ h/2pDxDk~1Dxlc/wc/wpel是電磁波的波長)。這個“不確定性”正是所謂“趨膚深度”!


 


電漿plasma的這一性質有著廣泛的應用。古時候人們就知道用金屬來磨成鏡子。用的就是金屬電漿plasma的截止頻率遠高於可見光頻率的性質。而曾經在20世紀大展身手的無線電通訊,是基於電離層電漿plasma的截止頻率高於無線電波的頻率的性質。


 


在近年來發展起來的納米技術使得厚度遠小於電漿plasma“趨膚深度”的金屬膜或箔片的製作成為可能。從而使得低於金屬截止頻率的電磁波也可以“透過”金屬,從而展示了全新的應用前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ndaneyl 的頭像
    chendaneyl

    冒牌自然老師

    chendaney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